亿达首页
公司简介
新闻动态
工程案例
公司资质
业务范围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筒仓灰库
烟囱滑模
储煤粮仓
倒锥壳水塔
电厂冷却塔
桥墩施工
高层建筑滑模
竖井滑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现有盾构进出洞工艺及其优缺点
现有盾构进出洞工艺及其优缺点
发布时间:
2016.02.22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大直径盾构进出洞面临的风险有2 个,其一为土的风险,即防止洞门凿除后土体坍塌。现常用的做法是将洞门处的土体加固改良,常用的措施有注浆、旋喷、搅拌、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素混凝土围护桩、冻结法、降水固结等技术,以提高土体自稳能力。其二为水的风险,常用的措施有出洞时的橡胶帘布止水工艺,进洞时的橡胶帘布、气囊法以及水中进洞工艺等,同时在盾构进出洞处设置降水井加以配合。现有盾构进出洞技术的优缺点见表1。
虽然现有的盾构进出洞工艺解决了很多施工难题,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
1)洞口止水能力的形成相对滞后。不管是盾构进洞还是出洞作业,洞口止水装置都是解决盾构机经过洞口时的止水问题。但是由于人工凿除门洞操作空间的需要,盾构机处于洞门位置的时间必须在洞口凿除之后,与之相对应,止水装置发挥止水作用的时段也只能在凿除门洞工序之后。也就是洞口止水能力的形成与洞口凿除完成之间存在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风险相对集中的时段。
2)过分依赖洞口外地基加固。按照现有人工开门洞的作业习惯,洞门外地基加固成为了整个工序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多项工程因为地基加固质量不良而发生事故。随着工程各方风险意识的增加,人们对地基加固的依赖与日剧增。比如上海等软土地区,洞门外加固宽度习惯上为3 m(进洞作业)及6 m(出洞作业),但现在已经有一种趋势,强调加固宽度必须大于盾构机长度。部分工程甚至在搅拌桩等水泥浆液加固的基础上采用冻结法进行二次加固。还有部分工程在水中进洞作业中也采取了大宽度的洞门外地基加固。洞门外地基加固在盾构进出洞作业中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我们有必要认真剖析地基加固的必要性及加固量。
3)洞口止水装置的止水效果有待加强。洞口止水装置止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进出洞作业的成功与否。现有的洞口止水装置其实仅有1 种,即有一定变形协调能力的橡胶帘布。这一装置在出洞作业及圆形洞口时效果较好,但在进洞作业或洞口为矩形、双圆形时效果较差。盾构进出洞工艺还与竖井结构的形式密切相关。竖井结构不同,洞口的封门形式也不同。可作为超深竖井结构形式的有:混凝土地下连续墙、NOMST地下连续墙、沉箱。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工艺成熟,但在大深度开挖的情况下,对环境影响不可控;而NOMST可切削的地下连续墙造价较高;现代化的气压沉箱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对环境控制较好,适用于大深度开挖。
江苏鑫亿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先生 陈女士 技术咨询:15851070333 电话:0515-88632555
传真:0515-88632777 网址:www.jshh444.com 地址:盐城市政府中央行政办公区华邦国际西厦A座506室 备案号:
苏ICP备0903135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