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达首页
公司简介
新闻动态
工程案例
公司资质
业务范围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筒仓灰库
烟囱滑模
储煤粮仓
倒锥壳水塔
电厂冷却塔
桥墩施工
高层建筑滑模
竖井滑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内河沉管隧道河床浚挖施工技术
内河沉管隧道河床浚挖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
2015.01.13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工程概况
某内河沉管隧道是穿越海河的一个重要工程,路线全长4.2km,为双向六车道,其中隧道全长3.38km,过海河段255m,采用沉管法工艺,是华北地区第一条沉管隧道。
管基槽浚挖是沉管管段沉放前的重要分项工程,管槽浚挖底边线为管段外侧墙边线向外2m,总长243.8m。浚挖面底标高为-19.512m~-22.209m,土层边坡按1∶4 设置,设2 级平台,平台宽 2m。浚挖量为 60 万 m3左右。
2·施工方案选择
隧道所在区域,河床淤积严重,经过对现状河床探挖及超声波扫测显示,河道内存在近代沉船、已废弃的过河管线、大体量块石、生活垃圾等障碍物,采用打捞船、抓斗船配合将表层障碍物全部清理掉,清理完成后采用绞吸船进行浚挖施工,绞吸船的绞吸深度能够达到设计标高,绞吸效率高,绞吸的精度控制比抓斗船要高,由于绞吸浮管摆动范围较大,作业时对航道影响大,抓斗船相对灵活,可以取长补短,绞吸船无法施工的边角部位可以利用抓斗船施工 ;原有护岸结构、码头拆除利用抓斗配合完成。
绞吸式挖泥船通过船闸可以直接移至开挖区处就位,绞吸管线的架设采用水上浮管与陆上管线,采用钢管与橡胶管组合的形式。根据弃土场位置,绞吸吹泥口设在 5km 以外大沽炮台附近一个水塘内。考虑绞吸船的实际输送能力,在管路中间部位增加一个二次泵站,提高工作效率。抓斗船及运泥船自行到施工地点,抓斗船挖土通过运泥船排放到指定位置。
3·通航做法
综合考虑隧道工期安排、河床浚挖量、浚挖深度等因素,拟定 1 艘绞吸式挖泥船建港 2 号(2500m3/h)和 1 艘 13m3抓斗船及 2 艘 1000m3自卸泥驳船投入本工程进行疏浚施工。
海河河床浚挖施工采用绞吸船施工,船尾部绞吸用浮管,会影响航道通航,由于管线在南岸上岸,在航道及以北区域施工时,通航期间避让航道。正常施工时,在距基槽轴线上下游 200m 处布设警戒船,划定施工区为禁航区,设置禁航警示标志。为了满足夜间施工需要,在开挖区上下游航道内设置反光航标,以便夜间进行导航。
4·工艺试验
工艺试验,为取得相关浚挖参数,在海河南岸,选取8m×8m 区域进行浚挖试验,向外放坡,坡度为 1∶4,河床开挖深度 8m,开挖完成后进行边坡稳定、回淤情况观测,通过试验确定浚挖工艺及相关指标的控制。
通过基槽浚挖试验回淤量检测分析,回淤量 50cm/7d,回淤速度远超设计值,结合专家意见,为减少基槽回淤量,放缓表层淤泥层范围内边坡坡比至 1 :8,其它土层按 1∶4坡度不变,表层淤泥层浚挖宽度向上下游方向各增加30m。
5·浚挖作业
施工区域水面南北平均长215.0m,平均土层厚度为15m,河底隧道基槽挖宽为 40.6m。施工工艺采用分块、分层进行,边坡采用矩形阶梯开挖,经计算基槽上口线开挖总宽度大于 155m,考虑在开挖过程中区与区之间不允许留有浅梗,单块开挖宽度应为 80m,分为四块 A、B、C、D 区域进行施工。
基槽两侧边坡的控制可采用阶梯开挖方式进行。阶梯开挖原理即为 :上欠下超,超欠平衡,这样可达到设计边坡要求。分三台阶进行放坡开挖,开挖第一层土体至 -12.209m,再按以上顺序开挖至 -18.209m,最后按以上顺序清底至设计标高 -19.512m~-22.209m。
绞吸船沿沉管轴线方向布设开挖,绞吸船从 K28+512开挖至 K28+727。将 K28+492 至 K28+512m 和 K28+747 至K28+727 预留不挖,由抓斗船和挖掘机开挖,以确保现有两侧构筑物的稳定安全。
绞吸船施工由船艉两条钢桩(左桩和右桩)固定船位,通过船舶两侧扒杆抛设施工锚,通过绞锚机收放施工锚缆移动施工船舶,根据操作需要,确定左桩或右桩为主桩,另一条为辅桩协助船舶前进,施工时以主桩为中心通过绞缆左右圆弧形摆动开挖取土。通过下放绞吸船施工桥梁使挖泥器具绞刀头通过液压马达传动旋转,进入开挖泥层,由船舶真空泵抽泥,再由船舶输出泵通过船艉水上管线(浮管)、陆地管线、二次泵站输送到指定地点排放。
抓斗船就位时在船艏抛八字锚,前左(右)锚作为控制前移方向,所抛方向与基槽方向夹角在35°~45°之间。前右(左)锚为控制船艏横移方向,所抛方向与挖槽方向大于 45o船艉抛交叉锚,控制船艉横移方向。将船的左(右)舷对挖槽导向标,船艏对挖槽里程标进行精确定位。挖泥作业时,根据每格土质和泥层厚度,确定下斗的间距,分块开挖,每开挖一块都进行水深自检。完成一个方格后,再依次移至下一方格。
6·河床浚挖质量标准
基槽浚挖达到设计的基槽几何尺寸要求,不得留有浅点;基槽开挖面的底面平整度为 0~-50cm ;基槽底边至隧道中心轴线的距离不小于 20.3m。
基槽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安全度,且应采取措施防止坡面的淤泥滑入槽底。
管段沉放前,应采取可靠措施清除沉放区域槽底的淤泥,清淤结束后,槽底以上 10m 范围内的水体平均比重应不大于 10.05kN/m3。
7 ·浚挖质量控制及检验
(1)挖泥船安装有 GPS 定位仪,通过卫星系统,与计算机联合使用,测得准确的挖泥位置坐标,并通过计算机实时显示出挖泥船在疏浚区的相对位置。通过挖泥船的显示仪,可知道实时的相对挖泥深度,水位变化通过人工实时观测后报送到挖泥船,挖泥船据此调整下斗深度。
(2)每块按分层施工的要求,通过绞吸船桥梁下放深度指示器控制绞刀的下放深度,开工前要求对深度指示器进行校验。严格执行“一岗三测”制度,认真做好记录 ;根据砣测自检深度与测深仪测深度误差规律,一般砣测水深比测深仪深 0.2~0.3m 左右(该差值与泥质有关),因此要求自检超深按 0.3m 控制,并及时与测深仪检测图对比调整,总结挖深控制规律。
(3)驾驶员利用 DGPS 显示控制定位施工,每岗校核船位,保证钢桩在挖块中心线上,按 GPS 设定宽度并施工到位 ;为减少边坡塌方对边线质量的影响,摆到边线后应多吸10min 再回摆。为了避免出现浅点,基槽验收采用测深仪加水铊校对的方法。
(4)抓斗船采用全站仪控制开挖位置,边坡位置处开挖时,以船的中心线为基准,以基槽外侧向内侧排斗,按照10×10 米的方格网分块进行施工,根据每格土质和泥层厚度,确定下斗的间距,并考虑水流情况,避免漏斗、叠斗。每开挖一块都进行水深自检。完成一个方格后,再依次移至下一方格。
(5)利用 GPS 与声纳测深仪结合,通过交通船,定期对浚挖面进行全断面扫测检查,对施工班组的数据进行复核,同时对回淤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确保浚挖基面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为回淤清理提供参考。
(6)浚挖完成后,回淤检测结果,平均回淤速度为15cm/30d,初步拟定清淤方式采用绞吸船清淤,并平整基槽地面成型。二次清淤施工时间设在沉管段浮运前,间隔时间不宜超过 10d。
江苏鑫亿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先生 陈女士 技术咨询:15851070333 电话:0515-88632555
传真:0515-88632777 网址:www.jshh444.com 地址:盐城市政府中央行政办公区华邦国际西厦A座506室 备案号:
苏ICP备09031354号-5